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0的博文

乱象

图片
池内深藏的城堡 形同内心抽象隐喻 众多涟漪的扩散相互干扰, 风呼雨唤的日子 山林依旧环绕 思绪掠过乱象沉到一角 剩下暗自皱褶的表面 (我无视于暗涌的存在)

把妹 (以下都不是我写的)

图片
把妹技巧 (转自 MSN交友粉絲團 ) 男女朋友關係的建立是一段很不容易的過程。當你看到街上成雙成對的情侶,有的其實是人家從小青梅竹馬就注定在一起,有的是單方經過長時間苦等掙紮抗戰的成果。 話說回來,不論你從哪個角度切入,我個人認為男女朋友的形成必經以下四大階段: 相遇 → 吸引 → 交往 → 維持 相遇:不管你們是同班同學、同公司工作、朋友介紹、甚至是街頭搭訕獄獐獑呆,或網路交友,事情的發生總是有個開端。 吸引:如果你是男生,傳統的說法就是你開始「追求」的時候,你的目的在於如何說服女生喜歡上你。 交往:男女之間達成協議「在一起」。除了口頭上承認彼此,同時也發生某種程度的身體關係。 維持:成為男女朋友之後,雙方的共同課題就是如何讓你們的關係維持下去,甚至更加恩愛。 有些男生明明條件很好,為什麼交不到女友?原因是他有認識女生的管道,不懂得製造「相遇」的機會。當然囉,連對象都沒有還談什麼其他的? 搭訕這件事情本身也是大學問,但前提是你必須有那個膽量去行動。 簡單一句「同學,我可以跟妳認識嗎?」用一個很大方、很有誠意的語氣去試,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的女生會繼續跟你聊下去。重點是你敢不敢嘗試罷了。 戀愛的秘訣是什麼?或情場致勝的關鍵在哪裡?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 ‧不是勤打電話傳簡訊 ‧不是送禮物請吃飯 ‧不是貼心接送獻慇勤 ‧不是無時無刻的讚美 ‧不是苦心計畫如何告白 ‧不是開出無法兌現的承諾 ‧不是無可救藥的浪漫 ‧不是燭光晚餐漁人碼頭 ‧統統都不是 沒錯,這些是一般人認為追女生應有的作為。 你必須讓她也喜歡上你! 所謂「吸引」(attraction),就是讓女生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你。 問題是,絕大部分的男生根本不明白吸引為何物。雪上加霜的是,坊間關於感情的建言,大多把重心指向如何討好,如何做貼心的事感動女方,以及如何找機會告 白。 殊不知,這些大概是史上最爛的建議。他們不明白,做這些事情並不等於對方就會喜歡上你。因為討好就只是討好,貼心就只是貼心,但它們都不等於吸引。說穿了,這些頂多是用來巴結女生的小撇步。 至於你精心設計的告白詞呢?我看丟到資源回收筒算了。 原因無他,告白等於翻開底牌給對手參考,等於是直接把主導權拱手送給對方。 換言之,這些典型的追求行為,往往隻會讓她更不被你吸引!

想起

图片
搞不懂的,如何去松弛、向往自由或偷闲;想起的是,如何紧绷,如何遵守规矩,如何努力做个有用的人,如何符合人的期盼,最后我又想起了快乐的莫名其妙,它不可解释的存在着。 有些人思想出发点跟我不一样,静下心跟他们说我的立场又很尴尬。偶尔天时地利人和都跟你作对,你必须跟命运的巨手打拳,它偶尔会让我,更多时候是它把我的头按住,让我承受莫名压力,一天一点折磨,某种力道把我按得服服帖帖,直到我完全臣服于它。 到最后我又想起了怎么解释快乐,但都没意思了。

用心

撇开意志力不谈,所谓的用心,就是用平常心活着,不是吗?

2010娱协奖

图片
说实在,我对写歌词这块付出不多,拿去“投稿”的词大概有10到20首左右吧。 娱协奖是大马最具权威性的乐坛颁奖典礼,入围竟有我的份,实在不可思议。当然要感谢的还是作曲人陈奕勤,他是我中文系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就走上了音乐人之路。那时我也对写词感兴趣,想在文字创作上多方面尝试,所以陆续写了很多词给他,直至近几年终于卖出去了。但歌词都是“散卖”的,要么就只卖题目,要么就卖一段chorus,要么就还搞不懂状况就参与进去卖掉了。“怕黑”是我卖掉的第二首词,它入围了2010年娱协奖10大原创歌曲(国际组)。 说回娱协奖,还没出席前,心情很紧绷,没见惯大场面嘛。颁奖典礼星光熠熠,很难以平常心面对这么多艺人,谈不上是紧张,只是思绪上有点困扰,仿佛有一缕烟在头顶上挥之不去,很轻很轻,到底在为什么而困扰?是郁闷还是不习惯走入人群?想到事后那些social场面,像庆功宴,要怎么厚着脸皮跟名人打招呼邀合照?自己也长得没明星脸,圈中人也没认识几个……可能想太多了,反而没去想得不得奖这问题。 一进到VVIP区,就见到阿牛和一位老板侃侃而谈,一副很自然在social的模样。我们坐的位子在第二排,前面坐的是大老板,后面是M-Girls,奕勤坐在左边,坐在右边的是“草戒指”作词人谭正豪。 颁奖典礼散场后,我抓紧机会与名人合照,其实也没拍到多少张,可能手脚已“绷”得不灵活了。看着艺人光鲜亮丽的外表,感觉我与他们的距离被拉得更远了。到庆功宴吃了一转buffet后,很晚了,走出去与父亲回酒店,那时是将近凌晨的2点钟。 p/s:  “怕黑”最后没得奖,只能说努力加油吧,明年会更好。 我的相机没拍过“大场面” 众星云集 靓女 - 叮当 才女 - 戴佩妮。后面那位是刘界辉   哇,拍啊  再拍啊  完了我才拍,“慢一拍”了  陈奕勤老师和阿管老师 我怎么这么难看?没关系,这样才能突显罗忆诗的美 男人帮,卓衍豪,蔡兴隆和管启源(他们都是作家) Man-Hand!! 伍冠谚老师和易桀齐

《五分钟完事》

图片
     书名:《五分钟完事》                                                                  作者:管启源   出版社:有人出版社 花了晚上与早上的几个小时,我便把书看完。 才发觉之前看的书都是为挑战极限而看的,文言文、经典小说、论文、全部大块大块地啃下去,蛮“hardcore”的。 很久没读过这种soft的读物了,像颗软糖嚼在嘴里,溶化时还有股咖啡味散开。 一读完立即想起了村上春树,大马有这样的作家真的很棒。   我的感想……道理其实不一定是什么伟大、很哲学、境界很高的那种东西,这书教会了我好好生活与感受,道理其实就在生活隙缝间唾手可得,结论是简单或复杂都不重要,重要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那些感觉。从阿管对生活细节如吃、喝、烹饪、听歌、旅行、“泡吧”的描写,不难观察他是个感受力强的人,思想也有着流行乐的纹路与节奏。 另外,书里描写的感性情怀也恰到好处。书里有句类似这样的句子(忘了第几页)“好的歌词应该像按摩师按中穴位”,我作为写作人,直觉这句很贴切,这书很好读也是因为许多句子都“按中了穴位”,而且力度刚刚好,让我颇有感触。 看完书后,我开始想着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生活,好好感受,让过于仓促的缓下,让每个当下都存留着流行曲的余韵,让点点哀伤把我变得更敏感细腻。 很多感受……因为相比之前所看的书,这书真的很特别。 有亲笔签名……耶……

粗率

图片
生活本来不该这等粗率。 我以为可以细腻地活在每个细节中,像酌口茶,细细品味那种透进心里的香醇。 可能时间的关系,总要活在个很有效率的世界,周围的人会把我推到一个反规律的生活轨道去。我剩下夜晚,吹冷气,摇滚歌曲,躺着写blog,观赏台湾综艺节目,在单调中活出了一种粗砺的形状,大口大口把时间的饼干吞下,管它什么味道,饱饱的就好了。我不厌世,也不快乐,反正追求快乐,快乐也会倒过头来揶揄你,心绪兜兜转转,生活何止粗率?浑浊、躺在垃圾堆、被人丢石头……要像卢广仲那样唱着“一百种负面生活”,听着有力度没深度的摇滚歌曲,像些乐手吞了迷幻药,在台上滚来滚去。 希望会让绝望时绝望更深,越用力化解绝望,越容易陷入颓废,“希望”这一词有着无限可能性。 后来我的生活就这等粗率了。

青春时代的摇滚乐

        青春期是不安的,因为情绪不稳定,容易闹情绪、暴躁、忧郁,诸事不满后就会搞叛逆,所以听摇滚音乐很对味。         那个时代,我有听“Beyond”、伍佰、张震岳,LMF……那时中文偏主流的好像只有这些。欣赏“Beyond”的摇滚精神,这乐队是摇滚乐的典范,歌词的文学造诣高,搭在慷慨激昂的曲风上,创造了中文摇滚乐的经典。         我也很喜欢伍佰的“挪威的森林”和“爱情的尽头”,那时还没接触文学,不知歌词想表达什么,但很有感觉,仿佛想超脱一切,进入歌曲里的意境。歌词里又“飘”又“飞”,又有“森林”又有“湖面”,很有诗意,震撼得仿佛心绪都转入了异度空间。          听张震岳又会感受到另一种爆发力,年轻人特别喜欢他酷酷的光头外型,还有他的音乐才华。 但我最想谈的是充满争议性的LMF,却不能谈太多,只能谈他们的歌曲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意义。不满就唱,尽管直接入骨,青春不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吗?摇滚的世界容不进太多理智,因为激情之火总会把理智的菱角烧尽。 (本文是被退稿之作,可能真的不适合那版位) 

工与厂

图片
新的作品都没见报,是被退稿了吗?:S 只好先放旧作,“工与厂”。“工”写的就是打工仔朝九晚五的生活。“厂”想表达的就是,那些厂商不断生产赚钱生产赚钱生产赚钱生产赚钱…… (工)          疲劳属于夜前酥软的慢动作          打工仔不在乎麻木后的失眠          守候孤寂燃烧资本空虚坠落                         温饱幸福                         行千里路                         嘴里的钱                         心中的权 使命是高低穷富通往幸福的单向公路 安逸生活的保险填不了衣食住行缺口 或太多、或太少世故运作能让你满足 (厂)                               僧侣认为清高也是一种产品                               人性穿梭时代排出乌烟瘴气                               钱币一窝蜂滚动在无常规律                           创造基因                       注射功利                       复制商机                   消耗人力                   文明的               因缘生灭           如尘埃           停泊在       好几个       荒芜    世 代 

空房

孤独 住不进内心的平静 无聊进了去 填满肚子饱蓄的炽热 剥光衣裳的修饰, 以无法计算的温度 展开对爱欲的搜索 肉体如在烂泥打滚中 幻想泛起一圈圈的 空幻、消极 摸遍全身也找不着肌肤的自信 把心挤进空间的狭隘 在穿越午后梦的隙间 飘荡中的秒针跟你说 梦里总有惆怅的颜色 “好想与你谈恋爱      好想与你谈恋爱” 从未曝露的坦白 可以与自我 衔接一段虚无的距离 因此 飘来的一缕烟可以是对象 一阵风可以是简单的初恋 所触碰的时间可以是遗忘 忘掉 所有焦虑现实对岸 打开房门 可以进去 可以出去

躺写

图片
习惯了躺着打字, 全身放松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也很容易写不好 软趴趴的,没有“骨气” 只有一种心情在流溢和堵塞之间 沉着沉着,沿着我抑郁的思路 缓缓迈动 房里的冷气也只是体肤的温度 我不盖被 就这样躺着写 如果有以下这些器具就好……                                       这个用久了腰部会酸吗?                          椅背扭上来一些就可以靠背了                             感觉还不错                      很高科技的感觉              这个看起来最适合我

Toy Story 3

图片
Amazon广告: Toy Story 3 (Four-Disc Blu-ray/DVD Combo + Digital Copy) 故事内容:         男主角Andy即将开始大学生活,必须把房间里的玩具收拾整齐留给妹妹。Andy把他十分珍惜的玩具收在阁楼,妈妈却把玩具统统扔到街上。玩具们误解了Andy,于是愤然出走,选择到一家家幼儿园去寻找新主人。Woody知道Andy并没有想遗弃大家的意思,于是尽力向大家解释,Buzz Lightyear和其他玩具不认同,认为到了新的幼儿园将重拾快乐时光,不料却陷入一场阴谋之中…… 感想:         世界杯期间,我在新加坡看了这部片子,所以印象特别深。电影很感人,感人之处在于Andy对玩具的种种感情,不得不随着时光飞逝,现实环境的转变,把它们搁置在边缘,从此童真也就告一段落,成年人看了会感慨兼心酸,不知小孩看了有何感想?         电影里加入了许多新的角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Lots o Hugging Bear,表面上软绵绵的熊其实是个反派角色,它曾被人抛弃,所以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世界充满了恨,玩具仿佛也有小孩般的脆弱心灵。从此,它就把世界想得很灰暗,走上了不归路,它好像是成立了类似黑社会的组织(如果没记错)。这个角色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很有冲突感,可爱的外型却有着黑暗的心,是在影射“人不可貌相”吗?         每段儿童故事都都有明显的启示,这部戏的启示也很明确,主要是想传递“爱”的讯息,即使世界有再多残酷和灰暗,只有爱和真情才能把我们引领到正轨去。这部片子成功之处在于能让男女老少皆产生共鸣,不止娱乐性十足,小孩会被可爱的玩具吸引,成人还会对略带“无常”的感伤产生共鸣。最感伤的是最后一幕,当Andy已知道自己回不去与玩具相伴的日子了,所以把玩具都交由一位懂得珍惜的女孩去保管,让玩具们重新得到了爱的归属。最后Andy落寞地驾车离开,纵使有全新的环境要面对,但他永远都记得玩具曾带给他的美好记忆。

超度/脱

图片
         社会某部分是病态的,像机械式的工作,每天要求人重复作同样的事。面对人与人的磨擦时,为了保护自己,一些人自然耍起手段,背后数落人,向他人施压,人逼人……我说那些人都神经病的,只能说这些都违背我修养和做人的原则。         我跟自己说过一定要超脱,脱离这些令我不安的人事物。你超脱不了,就得跟他们一样,每天为了生存、金钱、权利、利益划分在那里张牙舞爪,勾心斗角,带着虚伪成全圆滑,过着有点贱的人生(我的字典:不管多有钱多高级,贱就是贱)。别人耍狠,你也就这样萌生了“耍狠”的念头。         说超脱,是指精神上的超脱,是人间里的最高境界。有些人选择相信涅磐、信上帝、信神,就是为了可以拥有一套哲学想法为他超脱,坦然面对人生。我选择了写作艺术来为我超度,能奉献则奉献,能分享则分享。若有下辈子这回事,若今生成功超度,若不一定能摆脱恶魔或上天堂,我想那时所处的位置至少比上辈子“正”。                 超脱是种积极的向往,绝不是避世,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健康面对社会的想法上。         面对社会的规范,像工作怎么赚钱谋生,读书怎么考好成绩是一套;面对心里的自由意志,如做感兴趣的事、跳出社会框框、通过创作抒发情感、到处做公益活动,那又是另一套,两者间用两种不同的心态、不同想法去面对,这就叫实际,相比起那些完美主义想把这两者统合为一,这就叫作不实际。寻找“统一性”的完美主义者不易当,除了要有能力,也必须搭上天时地利人和。         大部分人会遇上以上那种分歧,让超脱更是艰难。换句话说,很多人无法fulltime去寻找超脱,只能partime去寻找超脱。若不喜欢超脱/度这种很玄、很伟大的说法,那至少设法摆脱平庸,不然下辈子还是那句话,我身不由己哦,我伤害人哦。         珍重,我的朋友。:))   

王八·诗人

图片
要写的是王八蛋和诗人的共同点,因为王八蛋和诗人都是人。 那些共同点很难用具体的话说,譬如一些“潜意识”是共有的,一些私心或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种种欲望,这些人人皆有。 想借此讽刺自己和人性的腐败面,当然还有那些腐败的官员。 结论:写得太抽象 王八与诗人 胡言乱语的人与诗人 同样藏着黑色的隐晦 语带双关的婉转 令人爱恨难分, 纠缠的事物, 包裹着现实的纵横 驾雾腾云是否只是达成目的的途径 后现代的反复复反 或是李白的长醉不醒 酒后乱吐的狂语 在横冲乱撞的世界搞个散漫的政治跋涉 在某个时段寻找仙人或圣人的踪迹 模糊的词藻,所有理性的乱理 一切的美丑、铜币的公花 都同样写在一首晦涩的诗 如独裁者占据自己的华美世界 无穷尽的狂妄中麻醉思维 欲望洪流只是嘴角的口沫, 通过黑色的天气告诉所有弱者应该被 猛烈的阴沉排挤到阳光的边缘去 真挚与伪装只是套在技巧上的真挚与伪装 直到意识所有的修饰是为了自己的舒适安逸 诗与人也可衍生出秽语的浊气 所有腐败的早就注射在意念的基因 而你的核心随诗意缭绕 在眼前的现实幻灭,随眼前掠过了更新 只需一句可恶的言说     以及一种人性的越轨。 王八与诗人

密道

图片
- 南洋文艺 - 诗: 密道 2005/07/30 ■邹汉伟 容颜里不断有个极限在突变。 洗澡的泡沫稳住一丝爽快 以清水发现一颗水珠的奥秘 隐藏的千百种基因 潺潺水喉声只在一瞬间 滑过身躯 连同湿润卷入崭新中 以一种凡人的姿势冲洗污垢 直往时间的暗道, 节奏永无休止,或是从不曾出现过 在发现脸上的皱纹异常清晰后 那狭隘的空间仍然如此神秘                 为什么会把blog称作“密道”?因为“密道”是我第一篇发表的现代诗,曾在2005年刊登于《南洋商报》的“南洋文艺”版位。          重读它时觉得它很抽象,很玄奥,也很莫名其妙。其实我是想从洗澡的过程反映哲理,那些哲理含括了“时间”、“相对论”“变”、“物极必反”、“人生的过程”、“升华”等。刚发表时,很多人的反应是“写什么X”、“写得不清不楚”……我能理解他们说的,因为自己也觉得太玄、太抽象了。         后来,我发表了约十来首诗后,开始厌倦自己的“玄虚”,对人们老是说“读不懂”的评语产生了阴影,所以干脆停止发表诗了。作文,还是把话写清楚较有安全感。         我不肯定写这种诗是不是“故弄玄虚”,但读者们的“读不懂”是肯定的。我也不是想迎合大众口味,只是个人觉得现代诗含“虚(即指重量低或抽象)”的成分较多,而我想要在“虚”与“实”之间有个平衡感,想扎实地写故事,写小说,至少有具体细节和重量感,虚幻的成分搭上去后,虚与实也显得较均匀。         曾经有句经典的评语,至今还是会在我脑海里萦绕。那位朋友用福建话对我这么说:“我读书读到Form 5罢了~你却要我读这样的文章~”。这句话好像颗炸弹,把我从东边炸到西边去,但我又觉得站在他的立场,他说中了100%的要点。         我对现代诗寄望不高,所以不写也不可惜,但若要随时再写还是可以。 旁边还有杨永福的油画,让诗看起来更有气质:) 

书·房

图片
        书和书房对写作人很重要,但我大部分写作的时候都不在书房里,因为觉得书房很像store room(储藏室),坐在里面就觉得没劲写作,也可能风水有问题。在写第一部作品时,我时常花钱到starbucks去,因为呆在家里实在写不了。过了不久,我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就是晚上关到房里去,躺在床上写作。肚子先放上层厚棉被,然后把手提电脑放在被上,头用枕头垫着,约75度倾斜,就这样看着电脑荧幕打字,不知道以后肠胃会有问题吗……         再谈书,我读的书文学作品居多,很多外行人觉得我读的书难啃,但我觉得不尽然,像金庸、村上春树、古龙、唐宋诗词、张爱玲、三毛等,还算好读。难读的就有四大名著、文言文版本的聊斋志异、“罪与罚”、“人间喜剧”等等。这些书都是从中国买来的,因为便宜,运了10箱回来。其实算少了,跟我一同去的同学买得比我多。         再来是书房大公开的照片: 2间房打通,书房和弹琴的地方连在一起 像储藏室的书房                                                      念书时学过书法,没什么天分,                                                      也没时间练了,墨汁凝固了吗?                                                      拿去中国的手提电脑,现在很少用                                    中学时的sound woofer,现在还能把歌“炸”到“地震” 过时的电脑辞典,但还是很实用 接下来的都是书,还有一些留在吉隆坡没带回来。数一数,有一半的书都看完了。 书啊 书啊,还有限量版的《鲁迅全集》 书啊 最疯狂的是买了《莎士比亚全集》和整套的《人间喜剧》 张爱玲系列,还有蜘蛛网 :S 三毛系列 米兰·昆德拉系列,在中国卖很便宜 以前的剪报,都是剪《星洲日报》和《学海》的,现在没有了。         公开书房只是想让人知道现在身处的环境,和看些什么书而已。两个字可以概括我所看的书籍:经典。

毅力

凭着滴水穿石的毅力,希望能完成艰辛的“穿石”使命。天……这漫长的过程,要完成真不容易,寂寞也好像水滴的回声,从空气波及到心灵去。每天专注“滴水”,这会使我的世界更广阔还是狭窄?仔细想想,这还真需要圣人的心境才能完成。 我安慰自己,能多少滴便多少滴,“穿石”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轻松

人为什么会"轻松"?因为人类看不到蓝色的松树,所以就只会“青松”(轻松)

发疯

图片
世界本来就没道理, 那些爱得死去活来的话, 泛滥的情感皱褶, 我也没什么意见, 是在发疯还是聆听心绪在流动, 其实说明了一种逃避的心态 虽社会融不进你的心 但好好忠于自己, 不管怎样,一切不过如此, 为了写小说,发疯, 为了现实,发疯 乱写乱涂,世界很残酷,把人逼疯, 你能怎样,学会静坐,平静重要, 对负面的刺激要有抵抗力才行, 所以找到宣泄的媒介,即便文字在污染空气,不切实际, 还得继续, 天天弹琴啊, 与远方流水声同一个频率, 流向荒谬波浪里,很深,很神秘,但看去可以很舒服 一切濒临崩溃时,要么可笑,要么可悲 没人理解是应该,在你相信真理前, 发疯是前戏 找到爆点一涌而出, 分崩离析,追梦追梦 模仿半兽人趴在地面,匍匐前进, 我退化,我进化 精神化成气体 蒸发 p/s: 好久没写诗,这也不是诗。感觉自己像猪肉佬,句子是猪肉,把它大块大块切下丢了出去。

游戏

我想玩个游戏,游戏里永远没输赢,没强者没弱者,没规则没伤害,没现实没逃避……上天堂啊?游戏里也没天堂没地狱,有这样的游戏吗?

大小

在抽象的世界里(尤其涉及到感情或哲学的),大与小的概念似乎很难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你的大事并不等于我的大事,我的大事也不等于你的大事,小事亦如此。你认为你的爱很“大”,但你到处都“爱”,在我眼里这种“爱”是小的;蚂蚁的世界多大?人类的世界多小? 关于相对论的解释,说都说不完。我看算了,size doesn't matter。

静坐

图片
最近我给自己发明了一套静坐法,静坐的过程大概有5个阶段: 盘腿坐立,闭上双眼。 一切从呼吸开始,把气吸进去时,连同脑海所想到的负面想法,伤心的记忆也吸进去, 那股气会自然形成负面能量。 把所有气吸到肚脐,集中在身体的中心点,中心点可称为“空无点”,据说人死后,灵魂会从那个点流到另一个空间。 吸了3秒钟后,屏住气,让负面能量与气都集中在“空无点”打转一会儿,负面能量与潜意识的物质在那里形成一团。 把气呼出去时,连同负面能量也呼出去,潜意识的物质也随着呼气向体内四周扩散,潜意识的物质会均匀散布,负面能量也会因呼出去后而减少。呼了3秒钟后再重复呼吸的过 程。静坐个15-20分钟即可,或更长的时间也可以。 静坐后,心理会平衡,思维会在正面与负面,悲观与乐观间取得个平衡点,把负面能量呼出去后,心理自然平静,没先前般的烦躁。其实过程不会很复杂,只是延长呼吸,回想些负面想法,把负面去带到中心点去集中,再从鼻子呼出去。若有问题再聊。

随缘

我家对面那煮斋菜斋饭的,我知道你们很随缘,很知足,境界很高,但也不需要把饭菜弄得这么难吃的嘛……所有事情都必须按规律做好的,是不是?

压抑

图片
每个人都有压抑的时候,只是不同的时候压抑的程度都不一样。不知何时开始,我变成了一个情感压抑的人,去到任何公众场合我都放不开,我一直问自己:到底要怎么才能完全放开,把压抑抛诸脑后,成为个外向的人?我想我已放弃成为个外向的人了。我曾听过一种说法,上帝会赐你一些,又不赐你一些能力,像上帝没给我说话的本领,却给了我写作的本领。所以还是想通了,做回自己,继续当个情感压抑的人,压抑超出了负荷能力后,就通过blog把压抑的部分“排”出来,再用些修饰词弄一弄,就会好像那种“环保艺术品”,化腐朽为神奇了。 再想,其实压抑也没有我想象般的复杂,它只是种“守规矩”、“有道德”或“有修养”的过渡期后遗症,压抑其实就意味着你“太守规矩”、“太有道德”或“太有修养”了……说得我有点心虚了。这样想其实压抑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常常会有哑子吃黄莲之苦,挣扎得很,那就得找其它像写作那样的渠道平衡一下心理,上msn聊天啊、出去走走啊、约朋友去喝茶或酒啊,把压抑的都吐出来就对了。 总而言之,压抑已占据我个性很大的一部分了,独处时5%,社交时80%,单独跟知己聊天时30%,面对人在说着别人的坏话时100%。

重来

2年后我又重写部落格了,当初为什么我会停写?因为那时在中国念书,没办法上blogspot,我就干脆把它搁在一旁(很讨厌中国拦阻这个那个网站)。那部拿来实验的小说写到一半,也近乎不了了之,但回马后也有写出个莫名其妙的结局。写完后就没写了,并不是懒惰,只是我想多看书比多写文字重要,能心平气和,静下心消化他人的想法或文学作品是种“至高的修养”(姑且相信“至高的修养”是存在的)。在累积太多复杂的学识后,学会“不写”其实比学会“写”更重要。有学识后,人往往会因为自己懂很多便“自以为是”起来,不自觉地写着说着自以为是的想法,或许应该要有人告诉他们:一切也不过如此。这绝不是消极的话,我只是从积极的想法说到虚无的哲学去。 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现在又会重新去“写”?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不写不行,有很多特别的想法若不用文字写下会很遗憾,我怕最后生活只剩下对社会框框的妥协。我相信“潜意识”,“潜意识”悄悄告诉了我这件事非完成不可,我必须完成它。有时真希望“潜意识”不曾告诉我关于写作这件事,那就可以安份当名工程师,舒舒服服,每月领三至四千的薪水,供车供房,但偏偏内心那股激流涌上心,天时地利的因素让我必须写下去。我也相信“潜意识”与“命”是相对应的,“潜意识”影响了人所做出的各种选择,那些选择形成了那人一路走下去的命途,“潜意识”会影响“命”,“命”也会影响“潜意识”。我想我能做的是“尽人事,应天命”,继续完成写作的命途。 密道更新成5.0版本了(5.0=5年), 停滞的时光过去了,让一切重来吧!